祈禱打破框框、結果超出想像

        「禱告」對基督徒而言並不會陌生,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禱告有時成了例行公事,並不期望有果效。我們的禱告常會因著人的限制,而對主的能力和主的愛設下很多框框,使禱告失去力量。路加福音8:40-56記載兩個耶穌治病的事件,幫助我們從正、反兩面思考禱告無力的原因:

1. 反面教材:為主的能力設限

管會堂的睚魯認識耶穌,知道他有能力醫治病重的女兒,於是俯伏耶穌跟前,求祂到家中醫治女兒。然而,耶穌於途中先醫治患血漏女人,此時睚魯家中的人前來通報女兒已經死了,不用勞動耶穌。雖然耶穌多次向睚魯表示「不要怕、只要信、你的女兒必得救」(50節)、亦對為女兒哀哭捶胸的人説「不是死了,是睡著了」(52節),但眾人仍是不信,甚至嗤笑耶穌。因此當女兒復活時,父母均感到「驚奇」!他們豈不是相信耶穌有醫治的能力才去找耶穌幫助嗎?或許他們心想耶穌能夠治病,不能叫死人復活。

我們的禱告也常有類似情況。當我們為某事禱告,但情況仍在變壞就會失望,不再為它祈禱,好像主已經無能為力。這就像是為主的能力設限,然祂的能力超乎我們的想像,所以我們要繼續憑著信心去求,必能看見神蹟。

2. 正面教材:不為主的愛設限

血漏的女人和耶穌應該是素不認識,否則她可以明明地求耶穌幫助,而耶穌也不用問眾人「摸我的是誰?」(45節)。女人可能只知道耶穌能醫治,就走近摸祂衣裳繸子,結果叫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得著醫治。她不會因與耶穌不熟稔而卻步。

探訪身處困境的信徒時,當我想邀請對方一起禱告,常見他因為自己疏遠主而感到禱告乏力。禱告時,我們會不自覺地評估自己與耶穌的關係,而以為主跟我們一樣只幫助友好。這種的想法限制主的大愛,忘記了我們都以罪人的身份而得蒙主耶穌的拯救。

        弟兄姊妹,不要因為自己的限制而限制主的能力和主的大愛,因為祂的能力和愛我們的心都是超乎我們想像的,「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16)

吳麗嫺傳道 2021.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