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總有傷痛時
世界政局混亂,香港的社會越變越差,帶來了不少動盪與不安,加上疫情的打擊,每天接收到的資訊都叫人失望、窒息,香港人經常於谷底中徘徊,時刻出現一種「N無」的感覺:無奈、無力、無望、無方向、無所適從、無以名狀、無語問蒼天……,令人舉步為艱!
聖經記載先知哈巴谷所身處的年代,所面對的境況也不遑多讓。哈巴谷先知事奉的時代,是一個國家沒有方向、政治領袖沒有擔當的時代、百姓亦懷疑神,甚至不信。先知當時的呼喊是:「你為何使我看見罪孽,為何看著奸惡而不理呢?毀滅和強暴在我面前,又起了爭端和相鬥的事……律法放鬆,公理不顯明,惡人圍困義人,公理顯然顛倒。」(哈1:3-4)在先知的傳統觀念中,神看見地上這樣的情況,是必然會採取行動,懲罰惡人,拯救義人的,可是先知發現實際的處境與他的信仰認知有著很大的落差。
偶然翻閱楊腓力《生命總有傷痛時》一書,作者楊腓力質疑神為何在創造美好世界之後,多此一舉添上「疼痛」,使得原來美好的創造變得令人無法欣賞、無法接受。生命總有傷痛時,傷痛難免產生疑問;疑問,其實可以成為盼望。
此時,先知毫不遲延地將他心中的疑問透過禱告來尋問神。「我會用更差劣的人取代、管理,問題就會得到處理。」神這樣的回覆未能讓先知釋懷,甚至當神再次給予令人氣餒的回覆:「雖然遲延,還要等候」時,先知哈巴谷不單沒有放棄追問,還順服等候。
「雖然無花果樹不發旺、葡萄樹不結果、橄欖樹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糧食、圈中絕了羊、棚內也沒有牛。 然而我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哈3:17-18)到底是什麼令哈巴谷先知從起初的「質問」,到最後作出信心的宣告?
最後,作者楊腓力在一個「不尋常的地方」找到了他的答案;同樣,先知哈巴谷也在一個「不尋常的相遇中」找到了他的答案。
不解並沒有帶來不信,疑惑並沒有奪去信仰。盼望我們都能夠以信心穿過黑暗的時空,強烈感受到神溫暖的擁抱。
總有一些時候,生命讓人變得意志消沉,無法承擔,
總有一些時候,生命讓人變得興奮雀躍,充滿希望;
總有一些時候,生命叫人心生懷疑,蹣跚退卻,
總有一些時候,生命叫人滿懷信心,奮勇向前。
鼓勵肢體們參與八月主日學一起探究「哈巴谷書」!
朱笑娟傳道 2020.08.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