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盼望

        最近看了一套台劇《誰是被害人》,箇中有不少情節都發人深省:以自殺去完成別人的遺願是勇敢?還是虛偽的自負?被壓迫的弱者只能以自殺的方式去為自己發聲?還是脆弱的心靈被利用了?生不如死時便可自決死亡的方式?還是堅持下去便能看見盼望?編劇固然在劇情的鋪排中提出不少問題讓人深思,但劇終時還是給出了答案:當人感到絕望時,並不需要死亡的勇氣,而是需要一點活下去的希望;人生裡面充滿很多的「不知道」,不知道怎樣面對創傷的經歷、不知道怎樣面對罪疚,不知道怎樣讓人快樂⋯⋯生之苦由無數的「不知道」累積而成,然後生出「絕望」;面對焦慮、不安、甚或絕望的世代,我們所傳講的福音仍是好消息,因為我們所信的神是一位使人有盼望的神。

        莫特曼指出「上帝的應許為以色列人開啟歷史,並且在所有的歷史中經驗中引領他們。」(莫特曼,《盼望神學》,頁111頁)這句話雖然顯淺易明,但卻不易連於我們自身的處境。誠然,以色列人的歷史是從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開始,朝著神的應許發展,因此,以色列的歷史並不是一連串偶發的事件無意義地編織在一起,而是朝向一個應許的將來發展的,以色列人的「將來」並不是根據當下的可能性去延伸,而是基於神的應許而突破當下的可能性,使當下經驗看為不可能的事情變為可能,而歷史的高潮在於神道成肉身,成了耶穌,不單主導以色人歷史進程,而是進入以色列的歷史,進入人類的歷史,這是一樁應許事件的實現,而「因著耶穌從死裏復活,給以色列人賜下應許的上帝成為所有人的上帝」(《盼望神學》,頁144),不單開啟新以色列民(即教會)的歷史,亦標誌著神的歷史和人的歷史的結連。

        《路加福音》選取了希臘文學交代歷史的寫作風格記載耶穌生平,刻意將時代標記(參路三1)寫進耶穌的故事中,藉以突顯耶穌的歷史和人類的歷史重疊。當耶穌復活升天之後,天使顯現並宣告:「這離開你們被接升天的耶穌,你們見他怎樣往天上去,他還要怎樣來。」(徒一11)世界歷史的「未來」有主耶穌在那裡,世界歷史的「當下」亦因聖靈的賜下而有神在其中。昔日,神如何引領以色列人的歷史,藉著道成肉身的救贖事件,神同樣引領人類的歷史進程,引領香港人的歷史進程;在無數的「不知道」中,我們該知道神今天仍在歷史的舞台中主導一切,那麼我們便不需要絕望,而是努力活出盼望。

        「但願使人有盼望的神,因信將諸般的喜樂、平安充滿你們的心,使你們藉著聖靈的能力大有盼望!」(羅十五13)

莊姝娟傳道 2020.05.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