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和謙卑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裏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這樣,你們心裏就必得享安息。因為我的軛是容易的,我的擔子是輕省的。」(馬太福音11:28-30)

        耶穌對當時「凡勞苦擔重擔」的人發出呼籲,到他那裡去得安息。這些人是甚麼人呢?(一)在經濟上,他們是基層人士。耶穌年代沒有甚麼中產階層,一是宗教政治領袖權貴,一是基層的普羅百姓。從聖經所知不少是漁民,也有行乞或身患重病終日躺臥着渴求被醫治的,難怪耶穌在主禱文中有「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二)在政治上,他們活在羅馬政權的高壓統治之下。政府以猶太人協助管理猶太人,例如稅吏群體,他們大幅抽稅,使百性民不聊生,互相借貸度日,所以撒該竟然可以把所有的一半分給窮人後,仍有能力四倍奉還給他訛詐了的人。(三)宗教文化上,他們被沉重不可能的宗教要求壓迫著,患病的卻被稱為有罪,613條宗教律例讓人喘不過氣。多少宗教領袖真正關心百性大眾也成疑問……

        耶穌向他們呼籲,到祂那裡去得安息,而得安息就是負耶穌的「軛」。現今的「背囊」講求貼身,分散重量,在同一的負重下卻感覺輕省一點,走路也走遠和舒適一點。「軛」作為負重的工具也有相同作用和要求,不論是給人負起擔子或為動物而設作耕種之用,也講求貼身和分散重量。耶穌沒有說我們不用負軛挑起擔子,畢竟負上責任是人生精彩和意義之處,但耶穌貼身之軛是容易使用,透過祂的軛擔子也變得輕省。那麼祂的軛是甚麼呢?就是學習耶穌的樣式,即是「心裏柔和謙卑」!

        一個生活在壓迫底下的人不會無故地柔和謙卑,所以耶穌呼籲大家首先到祂那裡去。約翰福音14:27說明耶穌所賜的平安不像世人所賜的。在世上,人們未必找到真正平安,但在耶穌裡,卻能找到那不像世界上、又是那獨一無二的平安,這平安使人們能夠負上耶穌柔和謙卑的軛,從而得享安息。

        此時此景,每人也有他的勞苦重擔,願意我們一起來到耶穌跟前,得著平安,學效祂的柔和謙卑,心裡得享安息,人生的旅程走得更輕省,走得更遠。

祝宗麟牧師 20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