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宣基/基石堂會友

        你有沒有數算過你加入了多少個「會員計劃」?購物網站的會員、社交媒體網站的會員、與個人興趣有關的組織的會員……某信用卡公司於2018年首次發布針對亞太區顧客忠誠度的研究,發現香港人平均參與6.5個會員計劃,他們更指出對港人而言,會員計劃最重要的三大元素是:容易獲取獎勵、獎賞與消費者密切相關和獎賞換領程序簡易。 你是否宣基/基石堂的「會員」?當然,我們不會用會員來稱呼,而改用「會友」一詞,但你曾否思想過甚麼是「會友」?你對這個「會友計劃」的忠誠度又如何?是否以那三大元素來衡量宣基/基石堂的「會友計劃」?

        聖經中有很多名單,初期教會保羅也會在給不同教會的書信中,列出當中弟兄姊妹的名字(例如羅16:3-15)。保羅在《提摩太前書》中教導提摩太如何關顧供養寡婦的問題時,也請他查明關於寡婦的記錄(提前5:9)。故此從初期教會開始,在基督徒群體中設立會友制度是要幫助教會領袖掌握這名單,並認清對彼此的責任和愛,因此我們加入某一間教會,就是要讓教會的牧者和其他弟兄姊妹知道,並打算在出席聚會、奉獻、禱告和服事上,一起委身參與、一起作主的門徒及完成主給教會的使命。故此,會友制的神學基礎就是一種立約關係,透過這機制與會眾立約,成為群體中的一份子。若浸禮是一種對基督的歸入及認同,同樣會友制也是一種對作為教會一份子的認同及委身的「愛的表白」。救恩從來不單是個人的歸依,也同時是表明自己願意加入一個屬靈的群體。我不能只喜歡跟隨基督,卻不喜歡教會,不想成為其中一份子。希望大家留意,制度化本身並不是罪;只有當人將制度彊化,甚至以制度來取代神的誡命,這種制度才是惡。因此,當我們明白會友制的意義時,考慮是否接受浸禮時就有深一重意義。就如耶穌將愛神及愛人的命令交接在一起,在浸禮時也同時表達我們對耶穌基督和這群體的立約和委身。

        每年11月是宣基/基石家的重要月份,除了11月是堂慶的大日子外,堂慶前一定是洗禮,堂慶後一定是會友大會。洗禮、堂慶、會友大會這「三部曲」彷彿是回應主耶穌給我們的大使命(太28:18-20)一樣,傳福音、建立門徒、受洗加入教會、慶祝主在教會中奇妙的作為、領受教會的異象,然後在下一年繼續傳福音、建立門徒、擴展天國、薪火相傳。

        今天是宣基堂堂慶的大日子,讓我們一起數算主在我們及教會當中恩典的同時,也希望在11月24日的會友大會,一起領受主給我們教會未來的異象和託付。

到時見!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000784/Mastercard:港人平均參與6.5個會員計劃

程展鵬牧師 201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