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筵席

        新約聖經三次出現「人子來…」的句子:「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可10:45上);「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19:10);「人子來,也吃也喝…」(路7:34上)首兩句指出耶穌來世上的目的,第三句指出祂來到後做甚麼,可見筵席在聖經中是充滿意義的。

筵席傳遞恩典:耶穌到稅吏家中用膳(路5:27-32)

學者Bartchy指出,第一世紀地中海盤地的文化裡,與他人同檯用膳代表友誼、親密和合一。人類學家Mary Douglas也指出當時人與人相交是充斥著條條的界線。對於當時猶太人所鄙視和拒諸門外的稅吏利未,耶穌接受他的邀請到家裡用膳是一種恩典的傳遞,代表耶穌願意衝破界線、接納他並與他復和。

筵席建立群體:耶穌原諒並接納罪人(路7:36-39)

經文背景是耶穌被邀請進入法利賽人的家中進行一個深入的討論後的用膳時刻(Symposium)。筵席的一般擺位是三邊長檯,第四邊開放讓家傭進入送上食物。在大戶人家(如法利賽人),房間是向花園開放,外人可以看見內裡情況並進入,而貧窮人會在外邊等候剩餘的食物。這段經文的女士─ 一個罪人,相信就是這樣走進來,向耶穌作出非常親密的行為(解經家認為這是她唯一懂得與男性溝通的方法)。法利賽人看見罪人「污染」了他的家便開口提醒耶穌,但耶穌沒有阻止這女士向祂所作的,並以此默默向她表示人子願意原諒並接納罪人。福音書記載一個個破碎的生命被耶穌寬恕與接納(不少在筵席的場合),慢慢便組成一個跟隨主的群體。

筵席展現盼望:彼得認耶穌是基督(路9:7-20)

希律王對耶穌的身份得到三個可能的答案(7-9節):施洗約翰、以利亞和古時一個先知(一般指摩西)。在18-20節裡,耶穌向門徒發問後也得到同樣的答案。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時缺乏食物,上帝便賜下嗎哪(出16:4)。以利亞的繼承者,亦是承繼他能力的以利沙,將二十個餅擺給一百人吃還剩下一些(王後4:42-22),就在這兩次問答中間聖經加插了五餅二魚的筵席,彼得在當中看見了盼望,因他看見了新摩西,新以利亞,「是神所立的基督」。他看見這次筵席所展現的就是在充滿飢餓與空虛的世代裡,只有基督才能給人飽足,給人盼望。

        教會將會推行「幸福小組」,每次小組均有筵席,祈願每一個到來的新朋友,都在大家精心預備的筵席中,經歷恩典、群體和盼望所帶給他們的「幸福」。

祝宗麟牧師 201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