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契生活

        讀預科的時候,我深被潘霍華(D. Bonhoeffer, 1906~1945)的傳奇一生所吸引,讀了他的兩本著作──《追隨基督》和《團契生活》,前者大大影響了我對屬靈生命的追尋,而後者則重塑了我的教會觀,放棄了離開教會作基督徒的想法。牧會十二載,屢遇上一些不願進入教會羣體,或是只參與崇拜的信徒,他們總有自己的一個故事或信念。早陣子的安息年假,筆者進修了一個神學課程,老師既是一位神學家,亦是一位牧者,講了一句說話:「像我這樣的一個人,要忍受教會的崇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學哄堂大笑。筆者身在其中,明白那句話背後是對神極大的順服和對教會極深的愛:用最大的包容去接納一個不完全的信徒群體,用最崇敬和謙卑的心去敬拜其救贖主。對於老師深情的剖白,筆者實在笑不出來,因為深明「我愛我主教會」這句話的重量!

        《團契生活》開宗明義引詩一三三1表明要「看看在上帝的話語引導下該怎樣過團契的生活和應該注意些甚麼指示和規則」。篇幅所限,筆者只簡述其中論及團契生活該怎樣過。潘氏認為「團契就是透過耶穌基督,並在耶穌基督裏面的那一種甜美和諧的生活」。對於信徒而言,焦點或許只落在「甜美和諧的生活」這個結果,然而,潘氏卻認為重點是團契生活必須是「透過耶穌基督」和「在耶穌基督裡」進行的。簡而言之:

        第一, 為了耶穌基督的緣故,信徒彼此有需要和別的信徒共處;我們需要向別人見證祂,同時也需在別人的口中聽見祂的話。當我們感到氣餒或疑惑時,更需要別的信徒向我們傳講基督的救贖。

        第二, 信徒只有透過耶穌基督才能進到別的信徒那裏。人與人之間充滿紛爭不和與誤解,而基督將通往上帝和通往別的信徒的道路打通了,叫我們可以彼此和平共處,彼此相愛,互相服事,成為一體。

        第三, 我們從亙古就在耶穌基督裡被召,在今世被接納,卻要永遠結連在一起。神作在我們身上的恩典,我們也需照樣行在別的信徒身上,我們對別的信徒的愛愈少就表示我們很少倚靠上帝的慈悲和愛心而活。

        信徒之間的關係,並不是某種理想關係的典範,乃是上帝真實的臨在。潘氏認為自我中心是罪的本質,耶穌呼召我們脫離自我中心的世界,進入新的團契生活;潘氏認為「教會在這個世界上得以有形有體地分享上帝的道和聖禮,正是出於上帝的恩典」,這並不是一種責任或義務。

        深願宣基家的崇拜參與者都同時參與當中不同的小組或團契,領受更多從神而來的恩典!

莊姝娟傳道201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