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恕的困惑

  《渴慕神》(註)是陶恕早期的作品,被列為他的經典著作,是他坐火車由芝加哥到得克薩斯州的旅途上所寫的。陶恕在書中指出,當時的教會不是缺少教導,而是缺少委身給上帝的熱情。教會每主日供應的,是專業的釋經,應時應節的資訊,可是信徒仍非常飢餓,因為餵養人靈命的不是單憑字句,乃是神自己!除非會眾在個人經驗中找到了神,否則即使聽見了真理也得不到甚麼益處。聖經本身並不是啟示的最終目的,乃是方法,藉以引領人認識神,進到祂裡面,嘗到神恩惠的甘甜。(頁7)

  在今日香港,很多人花很多時間去查經,風雨不改,但如果查經運動只是潮流,那麼,陶恕的話就是對大家的當頭棒喝︰「……我們基督徒真正的危險,也是在領受神自己奇妙的話時卻失去神」(頁11)

  有這樣的可能嗎?筆者相信陶恕的擔憂是有道理的。他與宣信一致,強調上帝是有位格的神,我們透過祂的話語與祂接觸,固然重要,但不是停留在研究話語上,而是要聆聽及實踐。話語是工具,我們藉著祂的話語與上帝相交。「在祂的全能神性的深處,祂會思想,決定,享受,感覺,愛,要求,也會憂傷……為要使我們認識祂……神和被贖的人之間,有不斷而無阻隔的相愛、思想交流……」(頁11)

  上帝與人這種最自然的交流,卻因為人墮落而失去了。創世的時候,上帝為人造了萬物,「物」是暫時的,偶發的(contingent),在人的身外。而在人心之內有一個寶座,除了上帝沒有「物」配得佔據。可是,人自犯罪以後,罪使整個情況倒轉過來,「物」佔據人的內心,上帝被驅逐出去。亞伯拉罕受試煉,成為信心之父,就是經過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使他把最摰愛的兒子與上帝重新定位︰「因為你沒有把你的兒子,就是獨生的兒子,留下不給我。」(創廿二12)

  陶恕彷彿聽到上帝對先祖說︰「……我從來沒有意思叫你殺掉童子,我只是要把他從你心中深處挪去,好叫我可以絕對掌權在你裡面。我要把你的愛的次序改正過來。」(頁24)

  亞伯拉罕若把以撒獻上,對他來說,會變成一無所有;然而,當上帝完全擁有亞伯拉罕,他卻比所有人都富足︰他重新擁有其兒子、牛羊、妻子、朋友及財富。雖然他好像已擁有這些東西,可是沒有一樣是屬於他的。這是一種屬靈的弔詭性(paradox),或「屬靈的秘密」:亞伯拉罕真正的財寶是屬於裡面的,也是能留到永遠的。(頁25)

註:陶恕:《渴慕神》。香港︰宣道出版社,1997(第15版)。頁7。(作者現為加拿大宣道會退休牧師,曾擔任建道神學院、中國神學研究院教授、加拿大恩道華人神學院院長)

(文章原刊於第285期《宣訊》(2023年9月,https://cmacuhk.org.hk/2023/09/15/285-家常神學/#main),版權屬宣道會香港區聯會所有,蒙允准轉載。)

楊慶球博士2023.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