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撒嬌的靈修操練
在普世教會裡要信徒能持續穩定的靈修,好像是一個大難題。為何我們總是提不起勁靈修呢?我們通常以「沒時間」為藉口,但心底裡又知道自己每天花在手遊,youtube及劇集的時間,遠遠足夠讀三、四篇經文。我們也會以「沒有渴慕神的心」來拆解,這個當然可以是原因之一,然而必須正視以下的現況:
屬靈謊話
我們處身於一個高度緊張的生活環境,故我們盡力尋找一些「輕鬆事」來舒緩日常種種的壓力。然而那惡者只要讓我們相信靈修就是責任,那靈修便自然剔除在「輕鬆」的名單內,靈修便不是自發性,那就沒有了享受靈修的感覺。久而久之,靈修變得愈來愈沈重,沒有靈修的罪咎感日積月累般的重壓著,靈性就好像久沉不起,唯有每年靠一、兩次的培靈會或退修營會作為補充劑來自我安慰及反省一番。
配菜的現象
為使信徒能輕鬆靈修,坊間推出很多靈修書來幫助我們讀經,自己多年來也因此而獲益。然而它永遠只是配菜(side dish),不是正餐(main dish)。記得多年前有書名叫《基督五分鐘》,標榜每天只需花五分鐘閱讀,就能在繁忙的生活中反省信仰,從中得力。這類心靈雞湯的出現原意雖好,但造成的反效果更大,簡接加深了信徒直接翻閱聖經的沈悶感,以及只有二手的前菜才能吊人胃口的印象。以配菜取代正餐是極度危險的事,「其實到了這個時候,你們本該是教師了,卻仍需要別人再次教導你們神的聖言的基本道理。你們變得需要吃奶,而不是吃乾糧了。」(來5:12 新漢語譯本)
個人化的靈修
靈修有時是想幫助自己的靈性提升,多於親近神。這非有錯,但有多少信徒認為閱讀《利未記》或先知書的文學體裁或教義學書信如《以弗所書》是修練靈性或是賞心樂? 除非我們棄丟一切附帶的前設來靈修,清心的讀經,這才能讓靈修變得自然,而當中有否得著也變得次要。
靈修操練的必需及目的
小時候每次看見姊姊彈得一手好琴,既羨慕又想自己也可以有這般身手,就常喊著要學。結果媽媽請姊姊教我,後來發現需要每天付出相當的練習時間才會學有所成,便以「力有不逮,非戰之罪」此等冠冕堂皇的理由放棄了。
是的,靈修也必須操練,它是不會向我們撒嬌及妥協的。我常看見練習結他及跑步的弟兄姊妹,他們不但自願花上相當的時間練習,而且樂此不疲,從不覺得是束縛或是苦差。一個結他手愈多操練 , 彈奏便愈得心應手。 同樣靈修操練也必須持之以恆,沒有一蹴而就。操練的目的是要讓我們單純來到神面前與為祂親密的交往,同時令我們更能「效法基督」(羅15:5; 林前11:1),使我們更像主耶穌,屬靈的品格也被建立起來 (提後3:16-17) 。我們若明白操練的必須及目的,就像跑手或結他手甘心擺上時間練習一樣,正如保羅所說:「我奔跑,不像漫無目標的;我出拳,不像打空氣的。我卻是嚴格操練自己的身體,使身體完全服從。」(林前9:26-27) 就不會再視之為責任及束縛了。
杜文軒傳道2017.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