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 1:1-6
1 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
2 惟喜愛耶和華的律法,晝夜思想,這人便為有福!
3 他要像一棵樹栽在溪水旁,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
4 惡人並不是這樣,乃像糠秕被風吹散。
5 因此,當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罪人在義人的會中也是如此。
6 因為耶和華知道義人的道路;惡人的道路卻必滅亡。
7月1日讀經問題:
1. 「惡人的計謀」、「罪人的道路」、「褻慢人的座位」具體指什麼?(1:1) 在現代社會中,它們可能以哪些形式出現? 而這裡三種「不」的行為(從、站、坐)如何描繪了與罪惡漸進式靠近的過程?我們如何可避免這種傾斜?
2. 詩篇提到晝夜思想耶和華律法的人是有福的 (1:2) ,我們平日是否有固定時間和方式親近神的話語?「晝夜思想」神的話語,對我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有何影響?遠離惡行與親近神的話語之間有何關聯?兩者如何共同塑造蒙福的生命?
3.義人被比作「栽在溪水旁的樹,按時候結果子,葉子也不枯乾」。(1:3) 而惡人卻「好像糠秕被風吹散」。在審判的時候,惡人必站立不住。(1:4-6) 這兩幅鮮明的圖像,如何描繪了義人與惡人生命本質和最終命運的差異?「凡他所做的盡都順利」是否意味著沒有困難?我們如何理解這種「順利」是基於神的同在和引導,而非世俗的成功?面對生命的選擇,這段經文如何堅固我們走義人道路的決心,並相信神對義人的看顧和對惡人的審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