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風巨浪中的磐石

        和家人離港兩星期渡假本是開心不過的事情,但看見過去社會發生的事情,實在百感交集。「沒有異象,民就放肆;惟遵守律法的,便為有福。」(箴29:18)意思指如果沒有清晰的方向、指引,人民便會不受約束,隨己意而行。惟有具權威、令人信服的方向性指引,對人民才是有福。可惜,現今社會上我們找不到指引與方向,市民和不同團體連日來的呼聲沒有得到令人信服的回應,整個社會像是放任地隨意而行,人的罪性更迅速地表露無遺:「耶和華所恨惡的有六樣,連他心所憎惡的共有七樣:就是高傲的眼,撒謊的舌,流無辜人血的手,圖謀惡計的心,飛跑行惡的腳,吐謊言的假見證,並弟兄中布散紛爭的人。」(箴言 6:16-19)這豈不是現今社會的寫照嗎?現今彼此被迫站在不同的對立面,敵我分明,關係撕裂,甚至生命一個個的遠我們而去。那種異常的「沉默」,為香港七月炎炎夏日之上覆蓋著陰森恐怖的污雲。

        面對社會上的狂風巨浪,教會沒有能力阻止它的來臨,但因為「惟獨他是我的磐石,我的拯救;他是我的高臺,我必不動搖。」(詩篇62:6),教會卻能依靠主作狂風巨浪中的磐石。

第一:教會最終所依靠、所盼望的是作我們磐石的主,不是人。

對上主的全然信靠本身是吊詭的。因這也意味著我們接受人類社會的不完美、邪惡依然存在,人性的光輝和黑暗的勢力繼續糾纏不休。高尚的開始可以有敗壞的終結;美好的理想可以被利用作一己之私利。只有上主才是我們最終的依靠和盼望。

第二:正如主作我們的磐石,教會也在世上作磐石,提供給世人安穩、安全和安歇的地方。

或許有人指出教會是社會的縮影,但我們和社會有根本的分別,就是有基督的愛在我們中間。我們不介意大家因不同政見和立場鬧得面紅耳赤,甚至要暫時離開群組消消氣,但我們不會斷絕關係,我們講求聆聽、接納、原諒與復和,今天的分岐不會欄阻日後同台食飯,更會再走在一起彼此祈禱,在同一堂崇拜唱詩敬拜主。人們可以在我們中間發洩情緒,甚至嚴詞批判,但他們永遠在這裡找不到木棍與鐵通,人們可以在我們當中安竭,如躺在青草地上一樣。我們不單竭力追求公義與慈愛,也竭力活出公義與慈愛。

第三:教會最重要是向世人展示拯救的位置,就在「這裡」。因為作我們磐石的主就在教會。

教會本身就是上主救恩的代言人,由第一日開始我們便帶著拯救的使命存在予世上。今天的事情只會強化我們的使命感,提醒我們人心仍然失落和絕望,他們極需要救恩,需要上主的愛與保守。而救恩就在這裡。

        在此順帶一提,由八月份開始,宣基家會將伯特利牧區每月第二、四週的星期三晚「耶利米禁食禱告之夜」升格作全教會祈禱會。參加者(包括基石肢體)可自行決定禁食與否。面對當前局勢,我們會以更多禱告,不斷為香港求平安,直至從上而來的平安降臨為止。

        傳道同工們也在此呼籲,若大家對當前社會狀況感到十分困惑,我們很願意與你接觸,聆聽你的心聲,與你一同禱告。

        主佑香港!

祝宗麟牧師 2019.7.28